百千万工程 | 商学院“醒狮薪火”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行动实践团社会实践纪实

“醒狮薪火”实践活动
 

玉律醒狮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和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引导和帮助青年厚植爱国情怀,练就兴国本领,以青春之名在这场“乡”约中贡献一份力量。

       2023年7月7日至8月23日,中山大学商学院“醒狮薪火”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行动实践团前往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开展2023暑期“三下乡”暨广东省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团和玉律醒狮队领队合影留念



领悟下乡精神,坚定实践方向

       7月6日上午,2023年中山大学实践育人团建工作坊暨“三下乡”“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出征仪式在广州校区南校园熊德龙学生活动中心举行。在中山大学校团委“用脚步丈量乡村热土,用青春服务祖国社会” 的号召下,中山大学商学院“醒狮薪火”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行动实践团正式开始了调研工作。


图片来自中山大学微信公众号

 

脚步丈量青春,走访方得真知

       7月6日下午,实践团在光明团区委邓老师的带领下,实地走访光明区玉塘街道醒狮队,了解醒狮队伍发展情况。在这次实地考察中,实践团不仅从醒狮队传承人的话语中汲取了宝贵的经验和知识,还了解了他们对醒狮文化的理解和看法,收益颇丰。


走访玉律醒狮队现场

 

团队成员认真聆听记录

 

醒狮队场馆

 

       8月24日下午,实践团成员再赴玉律醒狮队。团队成员向醒狮队领队汇报项目进展,并展示实践团目前的调研成果与预期展望。


团队成员向醒狮队领队汇报项目进展

 

       随后,实践团对醒狮队成员进行采访,旨在更深入地了解玉律醒狮队。通过这次交流,实践团成员更全面地了解醒狮队的历史背景、训练方式、演出经验。醒狮队队员对醒狮文化的热爱深深感染着队员们。


实践团对醒狮队成员进行采访

   

融汇数字工具,拓宽分析视野
      
7月25日到8月1日,实践团成员通过问卷调研的形式,了解大众对非遗醒狮文化的认知程度。团队共收集586份有效问卷,其中多数来自青年群体。经问卷统计发现,大部分人对醒狮文化持有积极的态度,并有意愿去了解。

 

部分问卷结果

成果总结
 

       基于前期调研总结和两次深入采访了解,团队成员多次展开讨论,在深入研究其他醒狮团队宣传方向和策略之上,针对玉律醒狮队的内外部环境和宣传方向进行了切实的比较分析。此后,团队成员结合自身专业优势,凝聚智慧与创新,形成了一系列旨在推动玉律醒狮队长期可持续化发展的方案。


 

引入文创生产,赋能非遗创新

       8月1日到8月20日,实践团开展了文创IP的设计工作。团队成员结合玉律醒狮的狮头特色,原创设计了IP角色“律律”,并且同步设计IP延伸文创产品——胸针、明信片、表情包等。


IP人设

 

“律律”人设细节

 

以“律律”为主体设计的微信表情包,生动可爱

 

相关文创产品

 

Ip延伸场景展示:布袋、钥匙扣

 

Ip延伸场景展示:马克杯、卡套

 

Ip延伸场景展示:明信片

 

传承醒狮文化,共唤历史传统


       8月24日晚上,实践团成员协助参加了由深圳市光明区玉塘街道办事处主办,深圳市零八艺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的“传承醒狮文化提升城市品味 --玉塘街道醒狮传统文化体验活动”。通过与醒狮队的互动,实践团成员与居民们一同探索了这一古老艺术形式的历史渊源,深入了解了醒狮背后的文化内涵,加深了对醒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


醒狮表演活动现场

 

孩子们对醒狮感到十分好奇

 

醒狮展示

 

醒狮狮头展示

 

醒狮同舞,共创未来


       经过前期的深入调研和广泛采访,团队成员已经初步积累了丰富的信息。后续,实践团将根据玉律醒狮队的要求协助进行宣传推广,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醒狮文化。此外,实践团会将制作的文创IP进行义卖,同时开展爱心助学义卖等活动,为学校对口帮扶山区学生带去温暖与希望。之后,实践团将开展一系列具有光明特色的醒狮舞创意课程,促进青年学生更深层次了解醒狮文化,主动创造更多醒狮相关艺术作品。


醒狮活动现场


小结
   

       行之愈笃,知之益明。社会实践是青年学生练就过硬本领的“大熔炉”,也是青年学子服务乡村振兴的最佳途径。中山大学商学院“醒狮薪火”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行动实践团以光明区玉律醒狮队为具体服务对象,开展社会实践,用热火的青春讲述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为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贡献青春智慧、青春力量!


实践团和玉律醒狮队领队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