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 | 商学院获得5项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立项
近日,2024年度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自然科学基金立项项目公布,我院董展育、王茹婷、余雷、张一帆、朱丹丹(以姓氏拼音首字母排序)五位教师获面上项目立项资助,立项总金额75万元。
我院2024年度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情况
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自然科学基金充分发挥基础研究对科技创新的源头供给和引领作用,培养基础科学研究人才,促进各学科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以下是本次我院的立项项目及负责人介绍。
“万能钥”还是“双刃剑”:零售O2O盈利性的理论、实证及优化策略
当前,我国零售O2O蓬勃发展,但是其盈利性到底如何亟待研究:到底是促进增长的“万能钥”,还是有弊有利的“双刃剑”?本项目对零售O2O模式的业务展开理论和实证的研究。基于我国某大型连锁零售药店的销售与运营数据,本项目首先识别了可能影响零售O2O盈利性的内部因素。而后本文构建典型化模型,考察了消费者需求、零售商库存管理、产品的交叉销售利润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对O2O盈利性的影响,探讨了O2O导致零售商利润增加和受损的条件与场景。基于模型的部分推论,本项目复以真实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并得出了在O2O模式下提高零售商利润的线上产品选品优化方案。最后,本项目展开田野实验,将优化方案置于真实的场景中进行评估。本项目的研究将对O2O运营管理的理论与实证做出有益的补充,同时得出切实可行的优化方案也将帮助零售商实现增收增利。
项目负责人董展育,中山大学商学院“百人计划”助理教授、硕士生导师,香港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兴趣包括产业经济学,实证运营管理等。论文发表于Manufacturing & Service Operations Management,Economics Letters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主持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
隐性担保预期对金融资源配置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基于债券市场定价效率与金融风险的双重视角
隐性担保预期的变化一方面会影响市场定价效率,例如隐性担保预期下降有助于引导投资者提高风险识别和风险承担能力,降低优质企业融资约束,改善资源配置效率。另一方面,隐性担保预期也影响金融风险,隐性担保预期下降可能降低金融系统的稳定性,违约风险会在行业或者区域间传染。因此,对于隐性担保预期的研究实现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发挥市场定价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聚焦于债券市场这一企业主要直接融资渠道,将理论分析与基于机器学习的实证方法结合,遵循“微观(隐性担保预期)-中观(市场定价效率和金融风险)-宏观(金融资源配置)”的研究思路,解析中国金融市场在打破刚性兑付的大环境下,隐性担保预期变化如何通过影响金融市场定价效率和金融风险进而对宏观层面金融资源配置产生深远影响。
项目负责人王茹婷,中山大学商学院科研博士后,合作导师为李广众教授,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博士。当前研究在方法上主要聚焦机器学习方法在因果推断和金融风险中的应用;研究话题包括公司金融、金融风险、金融市场等议题。研究成果发表于《管理世界》《国际金融研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Emerging Markets Review等刊物。主持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青年科学基金项目(72302237)和博士后科学基金第74批面上资助(2023M743984)。
我国科学家创业的动因、行为与效果研究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逐步深入,以及国际力量的深刻调整,我国加快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如何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有效融合,是政策制定者、企业家和学者们共同关注的重要话题。本项目试图根植于我国情境,以粤港澳大湾区的科学家创业企业为主要样本,对我国科学家创业活动的驱动因素、行为机制和绩效影响进行系统研究。本项目将采用多种研究方法,系统分析我国科学家创业者的决策特征、知识创造与知识整合实践,及其对创业机会识别、评估与开发活动所产生的影响。
项目负责人余雷,中山大学商学院院聘助理教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博士,伦敦商学院战略与创业系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公司创投、科技创业、大公司创新等。研究成果已发表在《管理世界》、Research Policy等期刊上。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科协“科技智库青年人才计划”项目、中山大学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青年教师团队项目等。曾获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创新创业全国优秀博士论文”二等奖、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以及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三好学生”等荣誉。
推断预期视角下媒体叙事与宏观经济下行风险实时监测研究
在当前内外部冲击背景下,准确把握宏观经济下行风险是强化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实现科学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基础。本项目结合前沿的叙事经济学与推断预期理论,提出新的宏观经济下行风险实时监测模型。第一,从理论上考察媒体叙事信息如何影响公众形成推断预期,捕捉其经济尾部风险预期对媒体叙事的过度反应;第二,使用前沿的文本分析方法提取新闻文本大数据当中的媒体叙事冲击,考察叙事信息对公众预期的影响;第三,设计混频数据与时变参数的预测模型,考察媒体叙事信息能否提高宏观经济下行风险的实时监测能力。本项目聚焦推断预期与宏观经济下行风险的前沿领域,为实时监测与科学应对经济下行风险,科学实施宏观调控提供决策基础与政策建议。
项目负责人张一帆,中山大学商学院院聘助理教授,中山大学金融学博士。当前研究主要聚焦文本分析、不确定性与资产定价、叙事经济学等议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研究成果发表于《经济研究》《金融研究》《统计研究》《计量经济学报》《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Journal of Applied Econometrics等刊物。
人口高质量发展、数据产权结构性分置与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机制与政策路径
中国式现代化经济建设、人口发展模式转型、数字经济制度建立的三个进程并行联动,且后两者是前者的螺旋式推动力。本项目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聚焦于人口规模巨大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两大特征,将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聚焦于人力资本的加速累积,并重点研究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数据产品经营权的“结构性三权分置”的中国特色数据产权制度。其中,人口发展模式转型与劳动要素的数量及质量密切相关,数据产权制度的建立与数据要素的数量及质量密切相关。本项目拟构建数据要素驱动产品生产、数据要素驱动技术创新的经济增长理论模型,数理化构造数据产权结构性三权分置制度。通过数理建模、量化模拟和政策研究等方法,结合劳动力与数据的数量及质量,研究人口高质量发展和数据产权结构性分置如何影响异质劳动力的工资增长及工资差距,进而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科学实践路径和政策体系,探索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相适应的广东省经济现代化政策路径。
项目负责人朱丹丹,中山大学商学院“百人计划”助理教授、硕士生导师,浙江大学西方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经济增长理论、城市经济学、数字经济。研究成果发表于《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等知名刊物,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四五”规划课题等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