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商院 | 喜报:张浩然博士生合作论文被金融学权威期刊《金融研究》接受发表
近日,商学院博士研究生张浩然为通讯作者的论文“科创板如何提升了IPO定价效率?——来自双重差分模型的因果识别证据”被《金融研究》接受发表,论文合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和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林志帆副教授。
《金融研究》是由中国人民银行主管、中国金融学会主办,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金融研究》编辑部编辑出版,对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正式出版物。创刊40年来,已经成为引领国内学术前沿的理论性、政策性、实践性兼备的权威学术期刊。
研究背景
注册制是中国直接融资体系的重大改革,旨在提高新股发行效率、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将选择权和定价权重新交还市场,以期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截至 2023 年 6 月,科创板累计实现 IPO 融资额8476. 77 亿元,占同期境内 A 股融资总额的四成以上,总市值合计达 6. 72 万亿元,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在此背景下,一个亟待回答的问题是,在强调市场化定价和信息披露的注册制下,科创板是否实现了更高的 IPO 定价效率?
研究内容和发现
本文在剖析中国新股发行制度背景的基础上,提出科创板注册制可能通过市场化定价与信息不对称缓解两大机制提升 IPO 定价效率,并创新性地借助连续型队列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因果识别。主要发现如下: 第一,潜在估值越高、信息不对称越严重的企业,其在科创板上市相对于核准制上市的抑价程度显著更低。第二,与市场化定价机制相对应,科创板上市企业的投融资状况显著改善; 第三,与信息不对称缓解机制相对应,企业在科创板上市会披露更多与更优的信息; 第四,科创板新股在上市一年内的后市表现显著更佳。
论文信息
林志帆,张浩然:《科创板注册制如何提升IPO定价效率?——来自双重差分模型的因果识别证据》,《金融研究》,2024年第5期,第188-206页。
作者简介
张浩然,中山大学商学院2023级博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为张睿副教授,研究兴趣为国际贸易与资本市场。研究成果发表于《金融研究》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