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商院 | 喜报:刘春蕾硕士研究生合作论文被心理学权威期刊《心理学报》接受发表
近日,中山大学商学院学术硕士研究生刘春蕾在导师郑晓莹副教授指导下在《心理学报》发表题为《越美越健康?食物美感对消费者健康感知的影响》的研究论文。
《心理学报》(Acta Psychologica Sinica)是中国心理学领域的重要学术期刊,由中国心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在人文社科期刊中排名前列。
研究背景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食物的需求不再局限于满足基本的温饱,而是越来越关注食物的健康属性。《中国营养健康食物行业蓝皮书》预计,中国营养健康食物行业在2027年将超过8000亿元。因此,了解哪些因素会影响消费者对食物的健康感知以及对健康食物的选择,对学者和从业者来说都至关重要。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食物的外观美感对消费者的感知和偏好有显著影响。消费者通常更青睐外观符合典型审美标准的食物,如形状对称、摆盘整洁等,而回避外观有缺陷的食物。然而,这些研究主要基于古典美学中的对称、均衡和重复,而对于基于表现美学的高美感食物,其对消费者健康感知的影响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高美感(vs正常美感)对消费者健康感知与选择的影响,以填补这一研究空白。
研究内容和发现
本研究通过5个子研究,探讨了高美感(vs.正常美感)食物对消费者健康感知和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高美感食物会激活消费者关于享乐的心理表征,导致消费者将其与不健康相关联,从而降低对食物的健康感知。研究进一步验证了享乐联想在高美感食物与健康感知之间的中介作用。通过切断“享乐=不健康”的直觉信念,高美感对食物健康感知的负面影响被削弱。研究还发现,当消费者的健康目标被启动时,他们更不愿意选择高美感食物,进一步验证了健康感知在食物选择中的重要作用。
本研究深化了对产品美感如何影响消费者健康感知的理解,丰富了食物健康感知的理论框架。通过揭示享乐联想在高美感食物与健康感知之间的中介作用,拓展了直觉信念在消费者认知和评估中的作用机制。本研究为食品行业的商家和从业者提供了重要的营销启示。商家在设计食物外观时,需要平衡美学与消费者健康感知之间的关系,避免“美学陷阱”。通过营销沟通,商家可以削弱享乐与不健康之间的直觉联想,提升消费者对高美感食物的健康感知。此外,商家应根据不同的产品定位和市场特征,权衡外观美感设计,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论文信息
郑晓莹, 郑丽菁, 刘春蕾, 韩寒. 越美越健康?食物美感对消费者健康感知的影响. 心理学报. doi: 10.3724/SP.J.1041.2024.105.
作者简介
刘春蕾,中山大学商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为郑晓莹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消费心理与行为,产品设计与零售。研究成果发表于《南开管理评论》《心理学报》期刊。
导师简介
郑晓莹,现任中山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获得管理学博士学位,亦是耶鲁大学管理学院联合培养博士生。研究兴趣包括消费心理与行为、广告与品牌管理、产品设计与零售等。在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其中1项后评估获评“特优”;主持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课题。成果获全国百篇管理案例、天津市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中国高校市场学会优秀论文奖、中国高校市场学会优秀教学成果奖等,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接受《人民日报》采访等。为新东方、中石油、中国建设银行、壳牌、天津食品集团等多家国内外知名上市企业提供咨询与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