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回顾 | 走进全球化 解构国际贸易 ——商学院“在商研商”系列导学课最后一弹

  

  2025年5月27日,中山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张睿以《国际贸易中的和平与冲突》为题,带来一场全球化进程中合作与博弈的解析。讲座以理论为基、数据为脉,揭示贸易如何成为国家间利益交织的纽带。

  

 

01 合作共赢: 全球化的技术与制度推力

  张睿从比较优势理论切入,指出国际贸易的本质是“共赢”——各国专业化生产并交换商品,带动效率提升与价格下降。他以历史脉络佐证:15世纪后,海运成本下降超60%,世贸组织(WTO)推动全球平均关税从1989年的26%降至2022年的5%,而波音787客机的各个零部件由30国协作完成,成为全球价值链的典型。

 

02 冲突代价:逆全球化中的经济和政治博弈

  聚焦现实挑战,张睿以英国脱欧为例,揭示“脱钩”的经济反噬:脱欧后英国通胀率增长持续高于欧盟各国,而其贸易额、外商投资流入和外国人口流入均有显著下降。2018-2019期间的中美贸易摩擦更成典型案例——美国对华平均关税从4%升至21%,而我国反制关税则升至23%,消费者承受涨价压力。研究显示,在这期间的美国关税保护摇摆地区的产业,我国则精准打击农业生产区的共和党票仓。

 

 

03 未来之问:不确定性阴影下的选择

  面对全球化前景,张睿以“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指数”为引,指出政策波动加剧企业避险行为。当规则被武器化,信任成本将吞噬合作红利。国际贸易和全球价值链背后的精密协作依赖数十年来所建立的信任,而反复无常的政策则对稳定预期造成巨大挑战。理性认知开放的红利与博弈的代价,是全球化时代的必修课。

 

  

  这场讲座以简练的框架与鲜活的案例,为同学们揭开国际贸易的复杂面貌,亦启发对经济治理的深层思考,更诠释了商学院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育人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