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商院 | 喜报:董展育助理教授合作论文被经济学权威期刊《经济学(季刊)》接受发表

  

  以下文章来源于经济学季刊 ,作者董展育 等

  

  近日,中山大学商学院助理教授董展育(第一作者)的合作论文“医院的生产函数和需求函数的估计:兼论我国医院等级评审制度的影响”被《经济学(季刊)》接受发表。论文合作者为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申广军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黄英伟研究员、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栾梦娜副教授。

  

  

研究背景

  当前我国医疗体系供需矛盾突出。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供给不断增加,然而居民对健康需求的增长更加迅速。因此,如何缓解医疗体系的供需矛盾,不仅是当下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更是目前学界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估算医院的生产函数和需求函数,管窥我国医疗供需关系和资源配置的现状,同时以医院等级评审制度为切入点,关注制度性因素在医疗供需两端的影响。本文尝试为我国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证依据。

  

研究方法

  缓解我国医疗供需矛盾,在供给端上要将更多资源配置到生产效率高的医疗机构。那么,准确计算医疗服务提供者的生产效率则成为合理配置医疗资源的基础。科学估算医院的生产率并非易事。这是因为,目前比较成熟的估算方法是根据产业组织的相关经济理论,以工业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估计生产函数来推导出生产率,如Olley and Pakes(1996)、Levinsohn and Petrin(2003)以及Ackerberg et al.(2015,以下简称ACF)等。而医疗行业是典型的服务业企业,难以直接应用上述经典方法:服务业的产品无法库存,其生产过程是受需求驱动而非像工业企业那样由产能决定;服务业的产品难以像工业品那样大规模标准化生产,而是具有异质性特征。因此需要设计一套针对服务业的生产函数估计方法,从而为估计医院的生产函数及生产效率提供理论基础。通过将要素利用率纳入ACF方法,并根据病人的病情调整实际产出,本文改进了估计服务业生产函数的方法;为了使这套方法更加适配中国医院的特点,本文在估计中纳入了医院等级的制度因素。利用这一方法,本文估计了我国某省会城市2007-2018年医院的生产函数。

  同时,缓解医疗体系供需矛盾,在需求端上要掌握患者的需求特点,并关注影响患者需求的制度因素。本文尝试估计医院的需求函数,并重点考察医院等级对于医院需求的影响。在估计医院需求函数时,本文解决了两方面的技术问题。一方面,医院等级与很多影响医院需求的不可观测因素相关,因而存在内生性问题。本文使用医院供给侧的实际生产率作为医院等级的工具变量,解决了医院等级的内生性问题。另一方面,需求函数最重要的变量——价格,在很多医院层面的数据中是缺失的。本文将医院每次诊疗的平均医疗支出分解为价格指数和病情严重程度指标两部分,从而可以得到经过病情调整的医院层面的价格指数。利用这一方法,本文估计了医院的需求函数。

  

研究发现

  医院生产函数的估计结果显示,如果不考虑要素利用率,生产要素产出弹性的估计是有偏的;在修正了要素产出弹性后,医院生产函数表现出规模报酬递减的特征;不同等级的医院存在显著的生产率差异,等级越高的医院有着更高的生产率:二级医院比一级医院的生产率高13.8%,而三级医院比一级医院的生产率高33.0%。而医院需求函数的估计结果则表明,在医院等级制度下,各级医院存在巨大的需求差异,等级越高的医院拥有更大的需求:二级医院是一级医院的2.15倍,三级医院是一级医院的3.50倍。

  利用估计得到的生产函数和需求函数,本文在两个场景下进一步考察医院等级评审制度在医疗体系供需两端的影响。本文首先比较了病情调整产出前后的生产函数估计结果,结果发现:调整之后高等级医院和低等级医院的生产率差距缩小了,这说明高等级医院接诊了很多病情较轻的患者,由此证明当前普遍存在的“小病大治”现象,实际上正是由于医院等级评审制度下的医患错配所导致。其次,本文估计了医院要素投入对生产率冲击和需求冲击的反应,结果发现:低等级医院对冲击的反应更加灵活,而高等级医院受制于等级制度对于部分投入要素的限制,在面对冲击时敏感性较低,这说明医院等级评审制度提高了医院调整要素投入的成本,降低了医院跨期配置资源的效率。

  

论文详细信息

  董展育、申广军、黄英伟、栾梦娜. (2025),医院生产函数与需求函数的估计——兼论我国医院等级评审制度的影响,经济学(季刊),第25卷第1期。

  DOI:10.13821/j.cnki.ceq.2025.01.06

  

论文摘要

  本文通过纳入要素利用率、病情严重程度和医院等级,更合理地估计了医院的生产函数;通过处理医院等级的内生性问题,更准确地估计了医院的需求函数。基于估计结果,本文发现:(1)医院等级越高,其生产率和市场需求也越高;(2)医院等级制度扭曲了患者的医疗需求,导致患者病情与医疗资源不匹配的“小病大医”问题;(3)医院等级评审制度对要素投入的限制,降低了医院应对生产率冲击和需求冲击的灵活性。

  

作者介绍

  

  

  董展育,中山大学商学院(创业学院)“百人计划”助理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是产业经济学与实证运营管理。论文成果发表于《经济学(季刊)》和Manufacturing & Service Operations Management、Management Science等国内外经济学和管理学领域的高水平学术期刊。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以及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联合基金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