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铸魂·科技赋能——商学院顺利开展港澳台生专项教育活动
为深化港澳台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根脉与科技创新活力的认知,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促进与内地学生的深度融合,商学院以“文化铸魂·科技赋能”为主题,组织港澳台生赴杭州开展融合实践行动。活动由商学院青年教师专职辅导员金露副教授、团委书记贾晓丹老师带队,吸引了来自岭南学院、国际金融学院等经管学部学子共同参与。此次行程以历史传承与现代发展为双轴,让同学们在行走中触摸文明脉络、感受时代脉搏,在沉浸式体验中厚植家国情怀、激发创新动能。
7月3日抵达杭州后,首站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便为行程奠定了红色基调。云居山上的展馆里,泛黄的史料与斑驳的实物勾勒出浙江人民在革命岁月中的抗争轨迹——从五四浪潮中的思想觉醒到抗战时期的浴血奋战,先烈们以生命践行“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同学们在纪念碑前驻足沉思,深刻理解“爱国”二字不仅是历史课本上的词汇,更是代代相传的精神基因,这种跨越时空的信仰力量,让港澳台学生与祖国的精神纽带愈发紧密。
同日下午的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则展现了当代中国的创新加速度。这里构建的“全国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矩阵,既是高端人才的“孵化器”,更是科技成果转化的“试验田”。同学们在智能装备展厅看到自主研发的芯片如何驱动产业升级,在创客空间见证青年团队将创意转化为产品的过程,直观感受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生动实践。这种从实验室到市场的全链条创新生态,让大家对祖国的科技实力有了具象认知,也为自身的创新创业方向提供了灵感。
7月4日的行程在“企业实践+高校研学”中展开。阿里巴巴淘天集团的参访,揭开了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密码——从淘宝的C2C模式到天猫国际的全球化布局,从直播电商的兴起再到云计算支撑的智能供应链,同学们看到的不仅是商业版图的扩张,更是中国企业以技术创新重构全球贸易格局的担当。而浙江大学的研学之旅,则串联起“历史厚度”与“学术高度”:机械工程学院百年来培养的院士群体,诠释了“求是创新”校训背后的育人初心;图书馆的现代化设施中饱含着浓厚的学风,尽显学术积淀;求是大讲堂的歇山顶建筑与现代教学设施相映成趣,隐喻着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共生共荣;艺术与考古博物馆里,从青铜器纹样到数字复原的古画,让同学们读懂“文明传承不止于收藏,更在于创新表达”;校友企业总部经济园聚集着浙大校友高新企业,展现“研发—转化—反哺”闭环,凸显知识生产力。
当晚的西湖夜游,是文化浸润的点睛之笔。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西湖的断桥残雪、雷峰夕照不仅是自然景观,更是白居易筑堤、苏轼治水等历代先贤与民共生的智慧结晶。同学们在湖畔听导游讲述“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传说,看灯光秀中古今杭州的时空对话,真切体会到“文化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融入城市血脉的生活方式”,这种鲜活的文化生命力,让港澳台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温暖的感知。
7月5日的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将时光拉回五千年前。玉琮上的神徽纹样、水利系统的精密设计,实证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起源,也让同学们明白“良渚不是孤例,而是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缩影”。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典藏馆的数字化展陈,则让《千里江山图》在屏幕上“流动”,让敦煌壁画通过3D打印“重生”,这种“科技活化文化”的方式,既守护了文明根脉,更开拓了传承新路径。
三天行程虽短
却完成了一场“从历史到未来”的精神接力
从烈士纪念馆的初心叩问
到科创中心的创新共鸣
从企业参访的实践启迪
到文化遗址的文明溯源
同学们不仅看到了祖国
在科技、经济、文化领域的发展成就
更在对比与共鸣中强化了
“我是中国人”的身份认同
未来,同学们将带着这份感悟
成为文化传承的使者
创新实践的先锋
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交融中绽放新彩
让民族复兴接力棒在青年手中薪火相传
活动心得
我印象最深的是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馆内陈列着无数英烈的英勇事迹,每一幅照片、每一件遗物都诉说着他们为国家、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我深知今天的和平与繁荣是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我们应铭记历史,珍惜当下,以实际行动传承先烈精神,努力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国际金融学院 2023级本科生 许颖茵
参观阿里巴巴淘天集团让我了解到其成功背后的不易与辛酸。成功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不断经历失败,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这种不断尝试、不怕失败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商学院 2024级本科生 林慧欣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阿里巴巴的“花名”与“战袍”文化,我认为是其独特企业精神的生动外化。两者精髓在于通过象征符号,高效传递组织价值观并塑造行为模式。它们共同服务于激发活力、应对挑战的企业目标,是阿里打造独特战斗力的文化密码。
商学院 2023级本科生 刘烔禧
在阿里巴巴淘天集团,我见识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如何赋能电商行业,启发我在未来的学习和职业规划中更加注重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革命烈士纪念馆和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让我感受到杭州厚重的历史底蕴,让我增加了文化自信,也更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此次杭州行程让我开阔了眼界,也让我对创新、传统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有了更深的理解。
岭南学院 2024级研究生 林琳
杭州之行犹如一堂行走的教育课。在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考拉工作室,那些精密仪器和同学们专注的神情,打破了我对“做研究”的刻板印象,原来课本上的公式,真的能解决实际问题!在阿里巴巴,听中大校友学姐的分享,让我对专业课上所学关于企业的知识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收获特别大。
商学院 2024级本科生 張曉怡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浙江大学,在机械工程学院,我们见识到科研成果不只是停留在论文,而是能进一步影响产业技术发展,甚至引领企业创新。这种“学术一产业一创新”的正向循环,让我思考到:大学不该只是知识的储藏室,更应该是创意与价值的孵化器。
商学院 2024级本科生 陈睿庭
我印象深刻的是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考拉工作室。工作室是由本科生创立的,且其中的大部分管理人员都是本科生,他们创造出了富有人情味的茶艺机器人,还有速度极快可以挑战世界纪录的转魔方机器人。我开始思考这次活动“科技赋能”的含义,同样是本科生的我们也可以像他们一样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闪闪发光!
商学院 2024级本科生 林珊蓉
此次杭州游学之旅,让我收获颇丰。走入良渚文化遗址公园,当高中课本上的文字描述化作眼前真实的玉琮、古城墙与水利遗迹,那句“纸上得来终觉浅”有了最生动的注解,让我对历史的厚重与文明的璀璨有了更深刻的感悟。深深感谢老师们一路细致的照料,也珍惜与同学们并肩同行的温暖,这段旅程因这份情谊更显珍贵。
商学院 2024级本科生 郑昌奇
选址杭州的三天实践如多棱镜,让我在历史纵深与科技前沿间穿梭,于企业脉动与学府气韵中驻足,终在杭州的古今交响里,看见文化传承的力量、创新突破的可能,更明晰了作为青年在时代坐标中的前行方向。
国际金融学院 2024级本科生 吴美桥